硬科技成就發展硬實力
分類: 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17-11-13 瀏覽量:460
原創技術難以被復制
硬科技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復制和模仿,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到底什么是硬科技?概念提出者、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將科技比喻成一個“金字塔”:最尖端的是科幻,往下依次是黑科技、硬科技、高科技,最底部是科技。簡單點說,硬科技在科技金字塔中承上啟下,起到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
不同于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黑科技,硬科技屬于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復制和模仿。而黑科技,是指遠超越現今人類科技或知識所能及的范疇、目前缺乏科學根據的科學技術或者產品,同時也泛指生活中一切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的新硬件、新軟件、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
“比如,納米機器人可以鉆到人體內,幫助醫生做手術;納米魚可以在人體血液中游動,能直接注射到人體內,幫助我們治療疾病;通過基因編輯,即使不用去健身房也能讓身體變得強壯,未來甚至可以通過編輯DNA設計出自己的孩子。”硅谷頂尖投資人斯蒂夫·霍夫曼舉例。
“過去30年,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模式創新,風口來的時候,企業成長特別快,但一個突出弊病是很容易被模仿和復制。”在米磊看來,中國科技發展經歷跟蹤、模仿、集成創新階段,已經到了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時候。硬科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8個領域,是未來30年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雖然起步艱難,需要長期投入,但是到了一定拐點,爆發力很強,有望成為未來創新發展的新引擎與發力點。
助推制造企業實現逆襲
中國制造曾經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許多企業打好硬科技這張“王牌”,贏得發展主動權,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
只要將手放在儀器下,借助紅外光就能識別出血管位置和深度,一款被譽為“扎針神器”的紅外投影血管顯像儀近年來備受護士們推崇,并出口德國、奧地利、韓國等十幾個國家。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這一重大轉變背后,硬科技功不可沒。
“過去,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不僅其他國家不認同,就連國人也不怎么認同。究其原因,是缺乏核心技術及匠人精神。”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說,空調業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因為核心技術只能靠買,昔日的空調嚴重同質化。加大研發力度,以硬科技贏得發展主動權,如今的格力實現華麗轉身。
不只是格力。“如果說航空發動機是工業中的‘皇冠’,那么發動機葉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楊小君告訴記者,葉片壽命直接影響到整個發動機的壽命,對加工工藝的要求極高,傳統的電加工方法無法滿足要求。利用超快激光極端制造技術,中科微精解決了困擾我國10多年的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難題。加工出來的航空發動機葉片壽命從原來的幾百小時提升到幾千小時,目前已在國內部分軍用、民用飛機上得到應用。
打好硬科技這張“王牌”,許多企業成功逆襲。據統計,2015年,西安市47家規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中,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有5家,產值在2億元至10億元的企業有8家,產值2億元以上的有13家。前不久發布的《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131家獨角獸企業中,硬科技企業有14家,占比11%,總估值368億美元。
抓住智能化時代機遇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醞釀,硬科技已成為推動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智能化時代即將到來,中國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當前,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醞釀,硬科技已成為推動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里斌介紹,“十二五”以來,中科院30多個科研機構圍繞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在陜西累計開展科技合作200多項,共建20多個轉移轉化平臺、聯合實驗室和工程示范中心等創新平臺。2013年,國內首個專注于硬科技的孵化平臺“中科創星”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創立,截至目前,已投資孵化200余家硬科技企業,新增就業5000多人。
“硬科技是產業升級的發動機,其所涵蓋的領域與‘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一致。”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說,作為硬科技概念的發源地,西安將努力建設“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
天宮、蛟龍、悟空、墨子、大飛機……這些人們熟悉的科技成果,其魅力正源自難以被復制的核心技術。“硬科技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基石,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強大內生驅動力。在數字經濟時代,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系的高精尖技術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支撐。”陜西省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飛說。
“投資硬科技”已經成為風潮。以谷歌為代表的美國科技界巨頭全面布局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基因檢測等硬科技行業。“硬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實力的標尺,也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以人工智能和工業4.0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人類將進入智能化時代,中國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米磊告訴記者。